English

科技考古的发展

中国考古学五十年 丁篇——
2000-01-28 来源:光明日报 刘庆柱 我有话说

新中国成立以来,尤其是近20年来,中国考古学的突出特点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全方位结合,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,使考古学学科发展在“量”和“质”的方面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在年代学研究上应用了碳十四(常规和加速器质谱)和热释光断代技术。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测定中广泛使用了考古地磁学、电子自旋共振、铀系法、钾——氨氩、裂变径迹、氨基酸消旋、化学元素分析、穆斯堡尔谱学断代等。这些断代技术的应用是史前考古学的一次革命。碳十四断代技术的发展、测年误差值的大大缩小,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。

体质人类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,从死者年龄、性别判定,到人种学的研究、古病理史的探讨,通过食性分析和遗传基因(DNA)的收集,使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。

物质结构和成分分析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工作,80年代以来扫描电子显微镜、穆斯堡尔谱技术、X射线衍射、红外吸收光谱、中子活化分析、离子束分析、X射线荧光分析、原子发射光谱、原子吸收光谱、核磁共振、热分析技术、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等已逐渐在考古研究中得到使用。

考古学与气候、地质、植物、动物等学科结合,研究古代的环境问题,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要求,是人类对环境认识加深的反映,是学科成熟的表现。90年代以来,环境考古学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绩。

作为考古学基础的田野考古工作,新技术的使用更为广泛,如考古调查中的勘测工作,使用了遥感、探地雷达、地震面波方法、高精度磁测方法、大地电场岩性探测、地球化学勘探测汞技术等。至于计算机在考古学中的应用,其范围越来越广,作用越来越大。

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引进到考古学中,发现了过去考古学研究中不能涉及或忽略涉及的研究方面,极大地加深和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,加大了科研工作中的量化成分。可以预见,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考古学更为密切的合作,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在其学科理论、方法和学术成果等诸多方面,都将发生重大突破。

在新的世纪,中国考古学要加大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力度,改进科研手段和方法,扩大研究领域,加深研究深度,提高科研效率,增进研究精确度。可以预想,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充分应用,将使考古学产生“革命性”的变化。

半个世纪以来,虽然新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学科发展仍不平衡。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:第一,地区间的不平衡,如内地和沿海地区考古工作开展较多,学科发展较快,而边疆地区考古工作开展较少,学科基础较弱,学科空白较多,有的地方学科基本框架和考古学文化谱系还有待建立。第二,学科自身发展的不平衡。这些都是新世纪中国考古学面临的必需尽快解决的重要学术任务。

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,中国考古学工作者尤应加强考古学的“史学意识”,防止脱离人的本位去研究“物”,纠正考古学研究中淡化“史学意识”的倾向,使考古学在史学研究中发挥其更为积极、科学的作用。

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,而世界各地的考古学文化不是封闭的,文化的彼此交流像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。长期以来,我国考古工作者对世界考古学的研究不够,这影响了我们对自己国家考古学文化的深刻认识。21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世界考古学的研究,首先是对中国周边国家考古学的研究。

考古学在中国还是个年轻的学科。我们相信,中国考古学在50年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会取得长足的发展。

(完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